放過自己

學會放過自己的4個方向

身處在汲汲營營的社會,我們是否已經被自己的追求和壓力搞得喘不過氣,夜深人靜時是否又感覺到空需,本篇文章提供4個學習放過自己的方向,讓我們找出屬於自己的意義感。

學會放過自己的4個方向

方向1   如果生命沒有終點,人是不會放過自己的。

人活著不會死,就會一直不斷努力去追求,反而不會去珍惜生命,如果沒有意識到人生終將結束,我們是絕對不會放過自己,而且當下做的任何事情與感受到的情緒都會變得毫無意義,所以要去接受死亡,人才會放過自己,更坦然自在的生活。

並不是知道人終將一死就開始什麼都不做,而是了解一切有限,所以更能覺察當下應該做什麼才會有意義。大部分的人在追求事物時,都是為了努力的逃避失去,譬如說為了保持年輕去運動,或是為了支撐自己膨脹的消費慾望而勞碌工作等等,這些都是不想承認自己終要面對的失去,盲目的追求那些沒有太大意義且疲乏的事物,目的都只是為了「逃避失去」。

一切為了保有自己所有事物的追求,都是在逼迫自己,如果要學會放過自己,就必須認清生命的終點,追求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物,才能活出自我。莫忘初衷,想想自己當下的追求是否在「逃避失去」,就能放過自己。


方向2   放過自己的關鍵,在於眼光和格局要放遠放大。

人在極度恐懼時,只要能夠不失去,就會拚了命的去追求,什麼事都願意做,不願意放過自己,就連人終將死亡這個不可改變的事實,我們到關頭還是很難承受這個恐懼,我們常常都無法不去做點什麼來扭轉我們明知不可改變的事實。

放過自己就是把眼光放遠、格局放大,不要為了逃避當下必然失去的恐懼而去不斷的陷入汲汲營營的深淵。現代人會感到焦慮,都是因為太害怕自己失去現有的東西,如果我們拘泥於此,不斷的想辦法不要焦慮,那反而更不放過自己,讓自己更焦慮。長遠的眼光會看到自己失去時收穫的成長,廣大的格局會讓你明白失去一件事物的意義在哪,放過自己就是要這麼去看、這麼去想。

放過自己

方向3   學習拒絕,就是在學習放過自己。

碰到自己沒有能力做好的事時,不要逞強,要懂拒絕,不放過自己的人就是一方面自負的以為自己可以完成非能力所及的事,一方面真的遇到瓶頸時又自卑的哀聲嘆氣,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拒絕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當看清楚得失,了解自己的能力與渴望,就是在學習放過自己,讓自己不要在沒意義的追求上患得患失。人生有太多得與失要我們去抉擇,我們從小學習著如何承擔與追求,但千萬別忘了拒絕與放下,也是人生的一種成功樣貌。


方向4   放過自己就是用改變認知代替行動去實現自我。

「Just do it.」是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但其實這個價值觀深受資本主義的商業模式影響而來的,我們不斷的被外在行銷刺激來誘使我們追求更多、消費更多,但誠如前面提到的,如果不了解追求的意義,那只會愈追愈害怕失去,終究不得平靜,讓自己身心俱疲。

改變自己對得與失的認知,覺察追求的價值,並接受終將失去一切的現實,就能藉由這個思考上的改變,而轉換我們的生命經驗,讓我人生過得更坦然與充實。改變認知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習慣,重點在於我們要有勇氣踏出那一步。

放過自己只想追求不願承擔失去的自己,放過對維護現在所有而不惜付出更多代價的自己,放過為了追求而追求的自己。當養成了藉由改變認知的習慣,我們就學會了放過自己,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不要終其一生不斷的凌遲自己。


適度的壓力是好事,如果太多就等於是不放過自己,看後面網路上的文章來剖析壓力。文章連結

有時候放下一個人也等於是放過自己,參考後面我的文章。文章連結

我很喜歡下面這個影片,教你如何放過自己,分享給大家。


發佈留言